黑背信天翁(英文名:Laysan Albatross,学名:Phoebastria immutabilis),是鹱形目信天翁科北太平洋信天翁属的鸟类。中等体型的信天翁,冬候鸟,分布于北纬30°-55°的太平洋北部。繁殖主要在夏威夷群岛的偏远岛屿,如中途岛和莱桑岛,占全球99.7%的种群。近年来,它们的分布范围有所扩大,包括日本附近的波宁群岛和墨西哥的瓜达卢佩岛。黑背信天翁以其独特的北方繁殖地和亚热带繁殖范围而著称。
外形特征:黑背信天翁平均体长81厘米,翼展可达195-203厘米。雄鸟体重介于2.4-4.1千克之间,雌鸟略小,体重1.9-3.6千克。其上体呈黑灰色,翅膀、背部、臀部及尾巴颜色较深,头部、下体及臀下部则为白色。眼周有一黑色斑点,翅膀下表面有变化的黑色边缘和覆羽。喙呈粉色,尖端为暗色。幼鸟喙色较暗,上臀部颜色较深。成鸟无季节性换装。
鸣叫特征:在海上通常是寂静的,但在繁殖地,黑背信天翁会发出长音似牛哞的叫声、下降的嘶鸣声或嘎嘎声。
生活习性:黑背信天翁栖息于开阔的北太平洋,从日本到白令海,南至北纬15°。它们在繁殖季节返回岛屿,在非繁殖季节广泛分布。以动态滑翔的方式飞行,很少拍翅,主要在夜间坐在水面上觅食,捕食鱿鱼和其他小型猎物。
生长繁殖:繁殖周期较长,成鸟在7-8岁时首次繁殖,形成终身伴侣关系。每年繁殖,但有些个体可能每隔一年繁殖一次。繁殖季从11月持续到次年7月,巢建在开放的沙滩或草地。单产一枚蛋,孵化期约65天,雏鸟约160天后离巢。
区别辨识:与黑脚信天翁的区别在于全身深色的羽毛,与短尾信天翁相比,体型较小,背部全黑。面部灰色痕迹和翅膀下表面的黑色图案在个体间有差异。
保护现状:IUCN:NT(近危)
地理分布:繁殖于北太平洋,主要集中在夏威夷群岛的偏远岛屿,如中途岛和莱桑岛。小群在波宁群岛和墨西哥的瓜达卢佩岛繁殖。非繁殖季节分布广泛,从日本到白令海,南至北纬15°。
其他:黑背信天翁面临的主要威胁包括长期渔业作业,尤其是延绳钓,以及海洋污染。保护努力集中在减少这些威胁和清理繁殖地的铅基油漆污染。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黑背信天翁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黑背信天翁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